這些年,桂林市七星公園的門票從兩毛錢漲到75元。在國內,這樣的景區還有很多。國內多家景點上調門票價格,漲價後5A級景區平均票價超百元,其中丹霞山從160元漲至200元,玉龍雪山由105元漲到130元。面對門票“3年必漲”怪圈,一方面,民眾感嘆玩不起;另一方面,景區也抱怨運營開銷太大。(10月2日新華網)
  景區門票話題雖是老生常談,不過,在眼下國慶游炙手可熱的“節骨眼”票價“大踏步”無疑更能激發公眾的槽點,有報道稱,通過梳理不難發現,我國5A級景區的平均門票已超過百元,還存在漲價幅度大、頻率高、調漲節點明顯,居民感受差等特點,門票價格因此被網友調侃“全球領先”。
  其實,限定票價國家早已有了明文規定,2007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規定“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”,“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,不得通過增加另行收費項目等方式變相漲價;另行收費項目已收回投資成本的,應當相應降低價格或者取消收費。”新《旅游法》中對門票漲價的規定更是頗為嚴格,然而,景區門票漲價的腳步卻從未停止。歸根結底,“中國式門票”價格屢屢突破新高,在我行我素背後實則地方政府“門票經濟”思想作祟。
  眾所周知,從地緣歸屬上講,地方政府是景區的實際擁有方,為了瓜分旅游資源這一“香餑餑”,有的地方政府便開始玩起了政績“算術題”,把政績依附於景區的發展,一方面,利用手中權力,和景區管理者結成利益同盟,給景區的建設發展提供近水樓臺之便,甚至是暗箱操作;另一方面,將景區的交由商家全權管理,自己卻當起甩手掌柜,等著錢財自動流入政府的口袋,當然,在這般利益鬼魅的驅使下,景區門票漲了,當地政府也賺得盆滿缽滿,何樂而不為?
  不口否認,景區門票漲價也不是全無理由,一來,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社會生活成本不斷增加,景區員工的工資福利、設施設備的維護費用也自然水漲船高;二來,為提升景區的綜合素質,各大景區都給景點冠以一抹多惹人眼球的稱號,在申遺和創建5A級景區上更是投入不菲,當然,牛毛出在牛身上,運營成本的增加自然要歸結到門票上由消費者買單。
  誠然,漲價即便合理,但是怎麼漲?漲多少?至少應該有個說法吧,景區的實際投入與收益不公開,漲價環節不透明,票價玩起了“大踏步”不是明明白白和“禁漲令”唱反調?
  當公共資源被政府與商人的利益糾葛所綁架,原本普通的休閑娛樂就會異化成“看不起”或“不敢看”的奢侈品,如此一來,豈不是公權的悲哀?
  實際上,旅游經濟不是簡單的“門票經濟”,政府倘若只盯著那張小小的門票,必然會在蠅頭小利面前栽跟頭,須知,唯有加大力度狠抓旅游業發展,完善旅游設施、人員的管理機制,構建透明、和諧、有序、健康的旅游產業鏈,從簡單的“門票經濟”走向多元化發展,才是真正利民惠民的長遠之舉。
  文/晟達者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門票經濟”不應是道算術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qlilq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